2021年8月23日,2021中国国际智能产业博览会在重庆国际博览中心拉开帷幕。《新家长报》带领两江巴蜀中学初2023级4班周骏朗和金山小学六年级9班王嘉湉两位小记者前去探馆,感受科技魅力,体验未来智慧教育。
刚走进中央大厅,两位小记者就被科大讯飞的AI学习机吸引了。展出的科大讯飞AI学习机新品T10正是科大讯飞在国家“教育减负”时代背景下的最新技术成果,以“能对学情做分析,能对学习做推荐,能对语言做提升,能以成效促信心,绿色阳光能守护”为4+1标准,通过人工智能助力学生减负增效,为五育并举赢得更多时间和空间,让家长们看到学习更轻松的选择。
馆内还呈现了智慧教育的另一面。人工智能大环境下,中小学生人工智能素养提升显得格外重要且迫切。科大讯飞与中央电化教育馆联合共建小初高教材及课程,打造了面向区域-学校全覆盖的人工智能创新教育应用平台,并配备各类智能教具,满足师生对于人工智能授课、学习、探究一体化的多维需求,让高深的人工智能知识触手可及。
通过光学识别、语音智能、大数据等多重技术,打造能够满足小初高学段的“物化生实验台”与“mini科技馆”,在一台智能课桌上学生们就可以动手探索各种实验,给予学生放心试错的机会,让学习更有趣,成长更深刻。
除此之外,通过OCR识别和机器语义理解技术,从多个维度对作文进行全面分析,针对出现的问题,做明确阐述,帮助孩子快速定位写作问题,提升孩子作文水平,让写作不再烦恼。
未来,通过智慧教育,孩子们将获得沉浸式的立体化学习体验,传统的教育方式将会被彻底颠覆。
探馆时,记者远远地就听到N6展馆的青少年专利孵化展馆充满欢声笑语,原来孩子们正在这里进行互动游戏。
据悉,本次孵化展的主题是“开放共享、智创未来”,展出了来自国内国际的青少年专利作品。孵化展邀请各领域企业家、知识产权专家等国内外评审专家总计37名,对报名作品进行筛选,选出更具有市场化价值的青少年作品,并在筛选过程中发掘意向专利作品,与青少年专利权人洽谈专利交易。最终,来自13个国家(含中国)的青少年的108件作品入围参展。
南岸区人民(融侨)小学邓梓诚同学发明的“(实用新型)双头钳子”,具有“一钳双用”的功能,相较于传统钳子,它更方便携带也更实用;南岸区天台岗小学(上海城校区)袁小雅同学发明的自动戴指套机,减少直接接触,特别适合餐厅或医院使用。两项创意发明都被参会企业看中,现场签订了购买协议。
活动展区进行了TED演讲活动,不同年龄,来自不同国家的演讲者以现场或者视频的方式,以“创意发明”为主题,表达自己对于创新的理解和看法。
作为本次孵化 展主要承办人的邓鸿吉来自中国台湾,他从事发明创新和培训超过30年,发明与申请专利近400项。他介绍,此次孵化展不仅是海峡两岸和港澳地区青少年科技创新交流模式与渠道的再一次升级,也让教育家、企业家在此与青少年交流创意想法。
在重庆两江新区礼嘉智慧公园,“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的《千里江山图》竟然“动”了起来。
这是2021中国国际智能产业博览会的重要子活动,《画游千里江山——故宫沉浸艺术展》。展馆内,《千里江山图》1∶1比例高清复刻版长卷铺陈开来,让人沉浸式领略到北宋画家王希孟的笔墨精妙。通过与数字技术融合,运用数字投影、虚拟影像、互动捕捉等方式,让长26米、高5米的“千里江山”长卷“动”了起来,烟波浩渺的江河,层峦起伏的群山,渔村野市、水榭亭台、茅庵草舍、水磨长桥等静景,穿插飞鸟、捕鱼、驶船、游玩、赶集等动景,动静结合恰到好处,实现了艺术作品与人的互动,让观众充分感受到中华文化瑰宝的底蕴与魅力。
值得一提的是,以《千里江山图》为创作原点,该展览还融合视觉、听觉、触觉等多感官综合体验,设置了八大展厅、十六大展项。其中,“宋潮有礼”区域创造性地融合了传统手作体验、研学活动讲座、文创产品销售等三大功能,可供亲子、研学团队体验非遗文化、聆听文化沙龙等。
虽然我很大只,却有幸成为《新家长报》“小记者”打探智博会,昨日采访科大讯飞展台时,被飞速发展的AI技术深深吸引,听说人工智能正在试图理解人类情绪,未来的人们是否还珍惜真情可贵?
不经意间,咱们的课表可以在电子班牌上查看,疫情期间,电子班牌系统帮助我们考勤和人员统计,在平常课堂上,老师可以用电子白板与我们进行互动,无论计算还是古诗词的大会,都生动而有趣,通过参观智博会,我明白这一切原来都仰仗于AI技术。智慧校园,惠及你我,我要好好学习,做智慧城市的建设者和接班人!